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植微系中文官網

學術成果

臺灣茶赤葉枯病致病性的全面分析與防治策略

洪挺軒教授及鍾嘉綾教授針對近年來於臺灣發生嚴重的茶赤葉枯病(brown blight disease)進行了深入調查。從2017年至2019年,研究團隊從全台86個茶園的14個茶葉品種上分離出139株Colletotrichum菌株。結合形態學及ITS、ApMat、GS、TUB2、ACT、CAL、GAPDH等多基因親緣分析,發現95.7%的菌株為C. camelliae,3.6%為C. fructicola,0.7%為C. aenigma,其中C. aenigma是為首次在臺灣報導。

 

此外,研究團隊利用新建立的接種系統進行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評估。結果顯示,C. camelliae在不同溫度下均表現出最強的致病力,但需要在有傷口的幼葉上才能感染。相比之下,C. fructicolaC. aenigma在高溫下則更具適應性。研究發現,對於有傷口的第三和第四片茶葉,無論是孢子懸浮液還是菌絲盤,都會形成明顯較大的病斑,病害發生率也更高。這項研究表明,在茶樹修剪後及幼葉期進行預防性殺菌劑或生物防治劑的應用是控制茶赤葉枯病的關鍵時機。

 

Pathogenicity of Tea Brown Blight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