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免疫系統是抗病機制的分子基礎,但已知即使是相同基因型的植物,其不同的部位或組織在受到病原菌感染時,仍可能出現不同的感染程度或抗病反應。目前針對這種不連續性的抗病機制研究較少,但近期研究逐漸揭示了微生物群相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性。
博士班吳秉祜同學在篩選台灣大豆品種對紅冠腐病菌 (Calonectria ilicicola) 的抗病研究中,發現部分大豆品種具有種子腐敗的抗性,但這種抗性無法延續至根部以提供根腐抗性。通過16S rDNA全長基因的微生物群相分析與細菌分離,發現兩個ASVs隸屬於Bacillus altitudinis,且B. altitudinis菌株能拮抗多種真菌並提供種子腐敗抗性。進一步發現,種子腐敗抗性僅在能被較多B. altitudinis定殖的相容大豆品種中恢復,而qPCR檢測顯示B. altitudinis無法在根部持續定殖,這解釋了根部缺乏抗病性的原因。
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icrobial Ecology, ISME) 所出版的 The ISME Journal 期刊 [5年影響因子11.8,2023年JCI領域排名:生態學第2/195 (99.23百分位)、微生物學第9/161 (94.72百分位)]。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