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植微系中文官網

呂依儒

呂依儒 助理教授

分子植物與微生物交互作用研究室:學新館 810 / 815
電話:02-3366-1927
E-mail
luyiju@ntu.edu.tw
 

專長:植物細菌學、植物細胞生物學、植物免疫、植物生物化學

研究主題:分子植物細菌學、植物細胞生物學、植物免疫、植物生物化學

個人學經歷
學歷:

  • 博士,2012,德國馬克斯·普朗克 植物育種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lant breeding research, MPIPZ) / 德國科隆大學 數學與自然科學院
  • 碩士,2006,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研究所
  • 學士,2004,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系

經歷:

  • 2022/08~ 國立臺灣大學 植物病理與微生物系 助理教授
  • 2021/08-2022/07 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化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 2021~迄今 國際期刊編輯委員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 Guest Editor)
  • 2020-2021,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植物土壤與微生物學系 資深博士後研究員
  • 2012-2020,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植物土壤與微生物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
  • 2010-2012, 英國塞恩斯伯里實驗室(The Sainsbury Lab, TSL) Ph. D. fellowship
  • 2008-2010,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 植物育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lant breeding research, MPIPZ) Ph. D. fellowship
  • 2008/01-2008/06, 臺灣中央研究院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研究室簡介

本實驗室的專長是利用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等方法,探討植物細菌致病及植物免疫機制。

一、植物細菌致病機制

於細胞生物學層次,本實驗室探討植物細菌如何藉由影響細胞內的胞器及構造而致病。例如,先前的研究成果顯示,植物在受細菌的侵染過程中,其細胞骨架-肌動蛋白(Actin)會產生變化,而此變化是細菌藉由第三型分泌系統釋出的HopG1效應子所導致,我們將會基於以上研究成果,探討其中牽涉的訊息傳導路徑。另外,我們利用不同植物、作物及病原細菌系統探索其交互作用。

二、植物先天免疫

植物利用複雜的免疫機制抵禦許多病原菌攻擊,我們擬探索未知的植物蛋白(包含激酶以及防禦蛋白)來釐清植物免疫網絡,如PAMP triggered immunity (PTI)、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 (ETI)、與氣孔免疫(Stomatal immunity),甚至這些蛋白如何改變植物荷爾蒙,並且探討其啟動免疫之機制。另外,我們也研究植物胞器的運輸機制如何影響其免疫功能。

三、臺灣重要植物細菌性病害防治研究

針對造成臺灣嚴重經濟損失之細菌性病害,利用改善資材如使用小分子物質或是微生物防治的方式減少對農藥的依賴性,降低植物細菌對現行用藥產生抗藥性之顧慮,進而營造環境友善之農業管理。我們也將探索這些非化學物質如何增加植物防禦機制。